保电煤运输工作艰巨 港口高库存合理
发布时间 :2011-12-01
最近,有分析人士对当前煤炭市场发表评论,认为煤市出现了 “旺季淡市”现象,表现在国内四大煤炭港口秦皇岛、曹妃甸、国投京唐、广州港存煤偏高,库存大大高于合理水平,出现罕见的旺季高位运行现象。且电厂存煤数量和可用天数大大高于往年旺季的平均水平;评论还对煤炭产量过剩表示了担忧。对于所谓的“煤炭压港”和“旺季淡市”,笔者有不同看法,笔者认为目前的煤炭压港应该与恶劣天气影响、港口堆存能力的提高以及增加煤炭储备息息相关,与产量过剩甚至产能过剩、供求压力增多等关系不大;今年夏季用煤高峰,市场煤价格虽连续下滑,但总体需求并不疲软,海上运输依然紧张有序。具体,笔者作以下分析。
恶劣天气造成港口库存高位
进入7、8月份,受北方持续大雾、大雨以及南方台风影响,造成北方港口锚地锚船增多,南北航线一度中断,大量船舶在北方港口锚地和沿海港口避风,为防止走锚、进出港搁浅或撞坏码头设施等恶性事故发生,主要港口频繁封航,大量船舶选择避风。据统计,仅秦皇岛、唐山等港口7月份封航就达115小时,8月份封航 50小时,由于海事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,以及对进出港船舶要求的日益严格,封航次数增多,非生产作业时间延长。而南方台风带来的热带风暴也给海上煤炭运输带来巨大影响。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,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-87公里,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。每年飓风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,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。台风来时,沿海运输船舶纷纷在主要港口或附近海域抛锚待命、躲避台风的袭击,9月7日,受热带风暴影响,北方沿海地区海上阵风达到10级,环渤海所有港口全部封航。因此,恶劣天气对煤炭运输带来严重影响,造成北方港口煤炭下水困难,发运量减少,而港口卸车和铁路进车不受台风影响,照进不误,造成北方港口进多出少,库存不断攀高。
港口和铁路运能提高,使整体存煤能力增加
去年至今,国民经济复苏进程加快,煤炭需求激增,仅今年1-8月份,北方港口下水煤炭数量就同比增加了6000万吨。为保障南方用煤需求,北方港口不断改、扩、新建煤码头,提高煤炭运输能力,大秦铁路扩能增量也在“如火如荼”展开。港、路超前发展,加快扩能,符合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的有关要求,可以保障用煤需求,使运输能力大增,“瓶颈”逐渐被打开。
秦皇岛港充分发挥与铁路、海事、引航等部门合署办公优势,强化统一调度指挥,开展四个“一体化”运输,即:“柳南一体化”、“二三铁运公司一体化”、“路港一体化”、“生产组织与设备运行一体化”,提高了生产效率,发挥了最大的运行能力。同时,大力开展“用户长租”、“场地交货”的业务,增加了堆存能力,方便了用户拉煤,促使秦港煤炭吞吐和堆存能力大大提高。而国投京唐港、曹妃甸港也在全力组织生产,吸引货源运力,提高运输能力。对于北方三港来说,货源都来自大秦线,各港均全力提高堆存能力,千方百计多储存煤炭,以吸引用户拉煤,同时备战用煤高峰的到来。
来源:国际煤炭网